公司請來的大牌美國人力資源專家在員工培訓班一開始,先問了十幾個參加者一個小問題:“你們說,開車的人進了加油站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?”開車的人進加油站還能干什么呢?“加油!”超過一半的人都這樣回答。從老師略顯失望的眼神里,大家看出這顯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,所以又補充了“歇會兒”、“買吃的”等幾個答案,甚至“上廁所”都替人家想到了。我對美國人的思考方式略有了解,知道在這種情況下,“一加一”絕對不等于二,但琢磨來琢磨去,還真的想不出什么是標準答案。只見專家做深思狀,繞著長長的彎子說:“如果我們今天人數(shù)足夠多的話,你們當中一定會有人告訴我,開車人進了加油站,最想早一點離開加油站,繼續(xù)他或她的旅程,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閑。”專家見大家茫然,又解釋說,每個人做事都會有Objective(具體目的),而這個目的又應該是從屬于一個 Goal(遠大目標)。
人活得本來就夠累的了,又是“目的”又是“目標”,有必要弄得這么復雜嗎?專家像是看透了我們的心思,有針對性地給我們講了耶魯大學的一項跟蹤調(diào)查的研究結(jié)果。說起來這項研究其實很簡單。在開始的時候,研究人員向參與調(diào)查的學生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:“Do you have goals(你們有目標嗎)?”對于這個問題,只有10%的學生確認他們有目標。然后研究人員又問了學生們第二個問題:“If you have goals, do you have them written down(如果你們有目標,那么,你們是否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了呢)?”這次,總共只有4%的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。20年后,當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追訪當年參與調(diào)查的學生們的時候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當年白紙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下來的那些人,無論從事業(yè)發(fā)展還是生活水平上說,都遠遠超過了另外那些沒有這樣做的同齡人。不說別的,這4%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了余下96%的人的總和! 專家說,這些人之所以有明確的目標,那是因為他們有Vision。什么是Vision呢?說的玄乎一點,就是一種“洞察力”,說白了就是有“眼光”,人活著,第一要緊的事情就要有眼光。有眼光,工作就會充滿機會,生命就會豐富多彩。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有人抱怨:“這日子過得真沒意思”,那就是他們失去了眼光。從小失明的美國女作家海倫·凱勒曾經(jīng)問一位剛散步回來的朋友:“你在樹林里看見了什么?”朋友回答說:“沒有什么特別的。”這怎么可能呢?失明的海倫憑著觸摸,也能在樹林中發(fā)現(xiàn)數(shù)之不盡的有趣事物。她能感到樹葉柔嫩而對稱,體會白樺光滑的樹干或松樹粗糙的樹皮,順著樹枝摸過去,可以找到春天的新芽,體味大自然從冬眠中醒來的征兆。盲人海倫·凱勒就是憑著她藝術(shù)家的眼光,確立了人生目的,最后成為功成名就的作家。視力健全的人,當然應該更不難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可能具有的戰(zhàn)略眼光、組織眼光、經(jīng)濟眼光和商業(yè)眼光等,并相應確定應該為之努力的目的和目標,這樣才有希望最終成為一個事業(yè)和生活的成功者。
聯(lián)系人:盧先生
手 機:18926841456
郵 箱:admin@guangnian.net
公 司:東莞市廣粘膠業(yè)有限公司
地 址:東莞市大嶺山鎮(zhèn)楊屋第一工業(yè)區(qū)愉和工業(yè)園